中宏网安徽3月26日电 3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自2018年以来,合肥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全国率先组建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助力涉农科研专家把“论文”写进“农田”,把“实验室数据”转化为农业“实物”产出。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先后组建5批次77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
以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为中心,合肥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先后吸引了来自安农大、省农科院等大学大所和部分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近1000位专家学者加入工作室专家团队。
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既要建好,也要管好。合肥先后制定出台了《合肥市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年度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市级专项资金使用支出正负面清单》等制度体系,对工作室实行管理期内的目标任务管理,促进了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运行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近年来,合肥市多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先后在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围绕各自行业技术特点,攻关一批关键技术难题。2024年研发农业生产等成果185项,制定标准41个,获得科学进步奖、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等31项。
在农业成果转化中,合肥市进一步健全“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专业团队+基层农技推广+经营主体”的“四新”成果推广“直通车”。已累计推广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成果转化转让91项。例如,生猪养殖工作室研发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疫苗转让给本土企业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公司,研发成果在全市推广使用。
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还在农技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肥市推进首席专家“包县联户”服务,组织开展示范培训,截至目前,已培养农业技术骨干4192人,举办培训班230次,累计培训农民2.3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5.3万户以上,有效提升全市农业行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科技水平。每年重要农事农时等节点,开展百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大户服务,编印《寒潮降水油菜田管应对措施》《稻茬小麦预防冬季寒潮、涝渍的关键技术》等技术运用系列手册,年均服务农业企业、种植养殖大户达3000多个。
如今,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全市农业生产、宠物经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案、规划制定,提供专业智力支持。(记者 卫晓敏 实习生 汪咏琴 通讯员 饶东平 吴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