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位于祁门县闪里镇闪里村,相传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而得名。村庄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有着“一村九祠”特色,整村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村内现存省保古祠堂5座,1座廊桥、1栋魁星阁、1栋地母庙、19栋古民居均为省保,1915年“忠信昌”茶号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金奖,村内有着国家非遗徽州祠祭、省级非遗嵌字豆糖、舞草龙、重阳节放水灯等民俗文化活动。是“全国生态文化村”、安徽省A级旅游村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近年来,桃源村以“五微”理念为引领,紧抓精品示范村建设契机,围绕“共建共享”下足功夫,多举措营造村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发挥模范领头作用,带动群众捐款捐物。发掘吸纳熟悉乡土人情、热心公益、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乡贤群体,成立桃源村“微奉献”动员小组。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捐献,形成“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组织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宣传引领,通过在宣传栏张贴捐献榜等方式,用群众捐献的事迹激励群众,将群众的奉献转化为“看得见的荣誉”,调动更多老百姓捐献的热情,
制定奖赏激励制度,鼓励群众献智献策。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实施多样性奖赏策略。通过入户走访、“村民议事会”“户主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征求群众意见。一方面针对建议被采纳的,通过小广播宣传和荣誉证书等方式,对其进行通报表扬。另一方面针对建议被采纳,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由村委利用村集体资金,给予现金或生活物资奖励。在激励被采纳群众的同时,也激发更广大群众建言献策的动力,形成全民参与村庄建设的良好氛围。
完善村庄运维机制,引导群众共治共享。一方面将村庄共治共享与“生态美信用好”超市积分挂钩,鼓励群众做好“四勤两参与”“四净两规范”等有关内容,形成村庄共建共享的长久驱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新乡人作用,由老村委成立运维管理团队,将桃源村业态运营交由村民自行管理,增加了就业岗位的同时,全面调动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果说旧时代的桃花源记是描写洞天福地的美景,那么新时代的桃花源记就是桃源群众共建共享的点点滴滴。
汇聚民智,助力桃源村“价值”迭代升级。80岁的国家非遗传承人村民陈敦和发挥“微奉献”余热,用自己研究多年的文化知识储备,记录村庄“微改造”和“精提升”建设的桃源新故事。自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来,已收到村民意见建议100余条,采用建议16条,营造全民共建氛围的同时,极大程度丰富了桃源村的内涵。
激发民力,推动桃源村“颜值”与日俱进。76岁村民胡小云是一位退休小学老师,在村庄建设中发挥自身才能,从环境整治的“看客”变成主动参与的“主角”,以白墙为纸,以墨水为画,通过“白纸黑字”,将桃源地美景融入村内角落;自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来,共收到捐款5万余元,无偿拆除棚厕9间,收到猪食槽5个、石磨板27个、老缸10个。(李俣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