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合肥市“两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集民声民意,聚焦痛点难点问题,提交了一份份写满民生关切的建议提案。这些建议提案办理得怎么样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了吗?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发展改革委:适时优化停车泊位和收费标准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停车问题始终困扰着城市发展。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合肥市人大代表张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停车管理的建议”,建议改革调整停车政策。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了解到,合肥将适时对停车政策进行优化。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市区范围内小汽车保有量约210万辆,停车泊位总量约196万个,含路内泊位约6.5 万个,车均泊位约0.93 个。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规划人口规模大于等于50 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之间。合肥目前的停车位供给总量与之相比仍有差距,不同区域、时段供给不平衡问题确实存在。
从合肥市发改委确定的政府投资建设的停车设施、路内泊位收费标准来看,相较GDP相近和周边省会城市,合肥停车整体收费标准较低、新能源优惠力度较大、平均停车时长较短。
“合肥市路内泊位停车和公共停车收费标准分别制定于2009 年和2013年,随着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道路建设不断推进、核心区域逐步转移,原有的收费标准和收费等级确实存在收费等级划分不够精准、调节分流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发改委将积极会同交警、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中心城区高于外围区域、重点区域高于非重点区域、高峰时段高于空闲时段、长时高于短时、路内高于路外”的原则,适时优化路内泊位设置和收费等级划分,合理确定相应收费标准。
交通运输局:G9912合肥都市圈南环中段力争年底开工建设
在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合肥市政协委员张毅、何远鸿提出“关于推进国家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答复称,将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为合肥市大物流体系建设贡献交通力量。
依托江淮运河,高质量编制合肥水运能级提升研究报告,积极谋划启动合肥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印发《合肥江淮联运中心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江淮联运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后实施工作,启动“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
今年加快7 个共计259 公里高速公路、2 个互通立交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大外环北环滁合周高速公路项目主体完工。推动S18宁合、S30 铜商(巢湖沐集至肥西三河段)新开工项目规模化施工。力争年底开工建设S11 巢黄、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南环中段等高速公路项目。提高合裕线航道通航能力,开工建设巢湖一线船闸扩容改造项目。继续推进兆西河一级航道凤凰颈船闸前期工作,力争2025 年开工建设。
积极争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申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促成“合肥至华南地区”家电铁运班列开通,积极推动家电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全力打造江淮联运中心,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构建公铁、铁水联运大通道,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融合发展。
交通运输局:努力实现轨道站百米内公交站点全覆盖
在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合肥市政协委员董方明提出“提升地铁出行‘最后一公里’通达便利性的提案”。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为提升地铁出行“最后一公里”通达便利性,该局正会同相关部门等开展《合肥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针对已运营及即将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从“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规划理念,从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站点优化、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停车场布局规划、慢行交通组织、片区微循环交通组织等方面开展细化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该局将加快推进《合肥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规划》落地,从出行链服务的角度,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编制《合肥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设计导则》,推动轨道站点、公交站点、非机动车停车点位等交通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建成、运营。
大力推进市区与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建成区换乘停车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轨道-公交“零距离”无缝换乘,提升轨道站点周边50 米范围内公交站点的比例,努力实现轨道站点100 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基本全覆盖。不断优化和调整公交线路,扩大轨道-公交一次换乘覆盖面。试点推广高峰期“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接驳线路和高峰“高频率车”接驳线路。持续优化轨道、公交、慢行换乘导向标识系统,为乘客提供多种方式的交通动态信息、实时到站信息以及共享单车网点信息。
结合在建轨道交通线路道路恢复工程,同步研究轨道站点换乘公交站台设置优化方案和非机动车道提升工作。对于已有车站,优先选取客运量较大的站点开展试点;根据在建线路建设时序,对8 号线一期、6 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新桥机场S1 线同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城乡建设局:深圳路东延项目正在推进实施
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实施深圳路东延工程,助力肥西、滨湖融合发展的建议。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于今年6 月底回复称,深圳路东延工程,是连接滨湖、肥西的一条东西向重要主通道,对推动南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实现区域交通互联互通,该局正积极推进深圳路东延项目实施,工程共分三部分:其中,G3 京台高速公路深圳路出入口互通立交工程,总投资约5.1 亿元,由市公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目前项目可研已获批,已列入2024 年大建设计划熟化库;深圳路(莲花路-玉龙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全长3.28 公里,红线宽度60 米,总投资约19.5 亿元,由市重点局组织实施,目前项目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已列入2024 年大建设计划熟化库;深圳路(玉龙路-徽州大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全长约4.4 公里,总投资约5.8 亿元,目前项目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已列入2024 年大建设计划储备库。下一步,该局将督促建设单位抓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待深圳路东延工程前期工作完成、要素保障到位后,将积极推动深圳路东延项目开工建设。
在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将新蚌埠路高架桥北延至武警省反恐训练基地。对此,该局于今年6 月回复称,根据合肥市城市快速路网规划,新蚌埠路(天水路-绕城高速)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南起天水路,北至绕城高速,由合肥市重点局组织实施,全长约11.68km,道路红线宽度60 米。2024 年大建设计划编排过程中,该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规局、市重点局等,结合项目实施紧迫性必要性、要素保障情况、财力状况和实际需求,将该项目列入合肥市大建设计划储备库,目前正在开展方案研究。
新蚌埠路绕城高速以北顺接S101 省道,S101 省道为合肥市北部重要干线公路,绕城高速至元瞳镇段为现状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经向公路主管部门了解,S101 省道暂无快速化改造计划。下一步,该局将督促相关建设单位加快推进新蚌埠路(天水路-绕城高速)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实施。
重点工程局:新建高架桥将统筹考虑设置隔音屏障
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优化高架道路隔音工程的建议。
合肥市重点工程局回复称,经查,包公大道(二十埠河-龙兴大道)道路及管廊工程在项目设计阶段,在已建和在建居住区、学校、行政办公及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设计了声屏障,共计40 处,全长9410米。由于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道路沿线变化较大,因此在施工阶段,该局会同肥东县大建办、设计单位及环评单位,结合既有及规划项目资料,现场踏勘、重新梳理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并于2022 年4 月20日组织肥东县沿线社区和相关单位召开会议,就沿线声屏障设置范围征求意见。
会议建议针对新增小区、学校及部分规划地块等路段增设声屏障。2022 年5 月18 日,合肥市大建办组织变更会议同意包公大道项目增设声屏障,共增设声屏障4868米。
针对其他新建高架桥项目,在后期项目建设中会结合项目位置、现状周边情况及规划情况统筹考虑设置隔音屏障,尽量降低对群众的不利影响。
针对人大代表关于市民参与道路规划的建议,该局回复称在后期项目建设中,会进一步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根据项目情况适时组织座谈会、意见征集等形式,充分考虑沿线居民需求,确保声屏障设置合理、安全、美观。
数据资源局 :年底前,计划开放数据超过3000类
在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有合肥市政协委员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提案”。
记者从合肥市数据资源局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推动落实“数据要素X”行动,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供给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目前,合肥市开放数据总量920 个,其中数据集326 个,推动公共数据在赋能金融、科研、就业等行业领域应用。同时,以数据赋能政务,为不动产登记、中小学报名、公积金办理等91 个线上应用场景累计赋能2.7 亿次,实现群众少跑腿。在促进数据流通方面,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建成合肥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出台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类产业政策,对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及平台内数据交易进行政策奖补,开具全省第一张数据资源入表会计凭证,实现全省首单数据资产入表。
与此同时,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加快信息化项目改革,聚焦堵点、难点,改革优化信息化项目审批流程,推动信息化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对于应急类、试点类、紧急决策部署等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报合肥市政府核准同意后,采用“以初设代可研”方式,减少提交审核内容,加速审批流程。
下一步,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将继续提高数据开放水平,优先推动信用、教育、交通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高价值数据向社会开放,2024 年底前开放数据超过3000 类、结构化率提升10%。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研究公共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三权分置的落地举措,探索公共数据有偿使用。实行“赛马”和“揭榜挂帅”机制,遴选运营主体,依场景开展授权运营等。(记者 吴碧琦 刘旸 姚一鸣 徐琪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