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2月14日电 春节过后,合肥各大种子生产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全力以赴加工、生产良种,做好春耕备耕优质良种的供应。
2月12日,在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瑞种业”)的生产车间内,一粒粒饱满的水稻种子在经过多道工序后从自动化生产线上“脱颖而出”,再由工人进行定量包装,这些种子将销往省内及湖北、江西等地。
2月12日,在安徽国瑞种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对水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
“我们企业主要生产水稻种子,目前共有13个在售稻种,包含糯稻、杂交稻、粳稻等。”国瑞种业董事长吕孝财告诉记者,2月7日,企业正式开工,目前每天能生产稻种2万~3万斤。
“别看稻种只有小小的一粒,生产加工的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吕孝财介绍,国家对水稻种子质量指标有明确要求,即:纯度≥96.0%,净度≥98.0%,发芽率≥80%,水分≤13.0%,四个方面均达到国家标准的杂交稻种子才能视为合格种子。
为保障种子纯度达标,国瑞种业请来了一位火眼金睛的“质检员”——光电选机,它可以精准识别饱满健康的稻种和干瘪、有病害、杂质等不合格的种子,日处理能力可达2万斤。
在国瑞种业的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按照国家《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分批次对水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我们利用种子发芽箱,模拟种子发芽的温度,定期对种子发芽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准备记录各批次芽势、芽率等检测数据,通过持续的试验,确保种子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吕孝财说。水稻种子每年都要推陈出新,今年该公司有两个新品种即将通过国审。
坐落于肥东县石塘镇的安徽九七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该公司负责人关丹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十多条产线火力全开,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满负荷运转,日产各类蔬菜种子4吨。
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合肥种业之都建设正有序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种业企业265家,年产粮食种子约9亿斤,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额连续6年居全国第1位。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为9家、全国第2位。建成省级及以上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8个,占全省20.8%。
春耕期间,合肥市农资储备供应充足。全市已贮备化肥11万吨左右,农药1300吨、各类农作物种子3.6万吨。同时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违法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记者 卫晓敏 文 高勇 摄 实习生 汪咏琴 通讯员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