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近年来,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始终坚持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生态涵养、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着力培育“农业+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新业态,持续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上下功夫,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规划先行、运营前置,推进乡村建设。丹阳镇在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强化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特色资源等要素,提前做好规划。建设中注重保护,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村内的老建筑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鼓励具备农旅产业发展基础的村筑巢引凤、招引乡贤,通过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撬动社会资本,为乡村旅游注入动力。全镇先后建成薛镇陈塘、龙山马厂等10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推动和美乡村向和美经济转变,百峰村成功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
夯实基础、丰富业态,助推多元发展。丹阳镇以产业引领为核心,壮大源头活水。遴选出一批生态有优势、产业有基础、文化有底蕴、发展有潜力的村,打造一批集观光、休闲、运动、研学于一体的网红旅游打卡地,依托百峰村“五乡一产一平台”,新增露营基地、亲子手工、小酒馆、酿酒坊、糕点坊等业态。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挖掘整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修缮建设革命旧址、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百峰红色教育陈列馆、山河村红色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探索“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丹东村极峰乐园,并连续举办两届“极峰杯”速降赛,吸引沪苏浙、北上广众多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前来训练和参赛,加快布局全域旅游新格局。
抱团取暖、整镇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丹阳镇始终紧盯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抱团发展模式,12个村合资组建镇共富公司—丹润建设有限公司,借力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有效壮大公司收益,促进村村共赢。坚持在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入股方面多管齐下,打造+八卦种子烘干中心、百峰蔬果基地,开发人才公寓出租、水生态综合养殖、物业管理服务等项目,持续推进“后备箱”工程,发展农产品伴手礼,推动农副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注册丹阳青街砚、百峰优选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成百峰、团结2个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助农电商直播间,提高了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全镇村集体收入超过1200万元,村均收入突破100万元。
示范带动、共建共享,释放治理效能。丹阳镇注重党建引领,积极发挥村书记“领头雁”作用,强化村民理事会治理效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制定出科学合理、群众满意的实施方案,并以“和美道德积分超市”为载体,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及农文旅体各个具体项目中来。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培育本土的“乡村运营师”“乡创客”“田秀才”等管理人才以及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等各种乡村人才,引导各类有乡村情怀的人才返乡创业,支持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开发新业态,激活乡村产业“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实现村强民富。
下一步,丹阳镇将继续探索更多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丰富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持续在项目建设、产业联动、服务配套上下功夫,书写乡村振兴新的丹阳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