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11月19日电 9年前,陶方正在母校门口第一次展示自己酿造的精酿啤酒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拿到沉甸甸的国赛金奖,并有机会走向世界舞台。一路走来,他带领团队打破常规,坚持研发一款健康、个性的精酿啤酒。
近期,安徽农业大学参赛项目“国道精酿——中国啤酒新业态的开拓者”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荣获金奖。该项目团队凭借对精酿啤酒的热爱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酿造技术和独特风味的啤酒产品。如今,这支“梦之队”计划有一天,国道精酿能够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
从一人“单打”到团队“追梦”
“我们始终坚信,只有不断突破传统,才能引领行业前行。”国道精酿项目负责人陶方正感慨,在传统啤酒市场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团队意识到消费者对于健康、个性化啤酒的潜在需求未被充分满足。于是决定打破常规,开创一种全新的精酿啤酒业态,“国道精酿”应运而生。
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国道精酿”创始人的陶方正,他与“精酿啤酒”的故事要追溯到2015年。彼时,陶方正还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学校北二门的一个小小展台,他第一次展示了自己酿造的精酿啤酒,这成为了国道精酿梦想的起点。“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对精酿啤酒的热爱是如此强烈,我想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他回忆。
2016年,他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小酒馆,正式踏上了精酿啤酒的创业之路。随着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进来。联合创始人朱佳丽、黄胜等各自凭借在互联网营销、项目策划运营、招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项目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在酿造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贡献。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让我们能够走到今天。”朱佳丽感慨。
多品种点燃味蕾成功研发专利技术
相比较普通“啤酒”,“国道精酿”的“健康”体现在何处呢?据该项目指导老师吴蒙然介绍,一方面“国道精酿”是纯麦芽发酵,不人为添加不健康的和成本低的辅料,另一方面团队通过改性壳聚糖和工艺路径的设计让啤酒实现零嘌呤、零脂和零碳水,这样消费者喝起来会更加没有负担,更加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国道精酿”相较于市面上大多数啤酒口感更加丰富,包括果味啤酒、茶叶啤酒、无醇啤酒和小麦啤酒等20多个品种,且原料为鲜果、鲜茶榨取,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团队通过自建啤酒厂,优化酿造工艺流程、智能化建设等方式,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本,销售价格也相对更实惠。
然而,正如吴蒙然反复强调的那样:“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试错、总结和改进。”从酿造技术的研发到市场的开拓,团队遇到过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早期的酿造实验中,由于技术不成熟,经常出现啤酒品质不稳定的情况。“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不断地调整参数、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团队成员王欣然回忆。
“2019年研发成功的专利配比技术,是我们攻克技术难关的重要一步。它减少了发酵过程中嘌呤的合成,使啤酒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同时降低了嘌呤含量。”陶方正介绍。
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也面临困境,初期的市场推广遇到了重重阻碍。通过参加各类啤酒节、举办品鉴活动等方式,团队成员积极提高产品知名度。
“我们参加了多次啤酒节和品鉴活动,每次都让我们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朱佳丽分享。经过不懈努力,国道精酿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为2022年、2023年、2024年安徽精酿啤酒节指定设备供应商。
梦想精酿啤酒成为“中国名片”
在不断前行的路上,国道精酿团队始终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团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积极与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内部也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注重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因为他们是国道精酿的未来。”陶方正强调。
荣获金奖只是国道精酿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不是终点。“希望国道精酿能够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吴蒙然老师对国道精酿寄予厚望。
接下来,在市场拓展方面,团队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并积极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将中国的精酿啤酒推向世界舞台。
“我们梦想着有一天,国道精酿能够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我们的精酿啤酒。”团队成员林诗淼对未来充满期待。
“科创班”里或造出更多“国道精酿”
记者了解到,此次金奖的“产地”是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开设的“工匠科创班”。这个班级的创始人正是“国道精酿”项目指导老师吴蒙然。
“大概在2019年,抱着给学生提供这样机会的初衷,‘工匠班’成立了。”吴蒙然介绍,当时他面向全院发出邀请,有6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入。
“我是专攻机械制造的,在其他专业上很难给同学们提供帮助,但我觉得这个班应该是包罗万象的。”他回忆。于是2021年,“工匠班”向“工匠科创班”演变,其他专业的老师纷纷加入。
多角度的思考,跨学科研究,凝聚团队智慧……“工匠科创班”正是用这样的培养模式拓展同学们的眼界和思维。自“工匠科创班”成立以来,工学院在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获三等奖及以上奖励共500余项,其中2024年获中国国际创新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一等奖各1项,均突破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下一步,“工匠科创班”将一以贯之培养模式,让更多的“国道精酿”从这里走出,走向世界。(记者 庄文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