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最后一天,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就在同一天,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主办了一场关于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专项培训会,吸引了省内近2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的目光。
伴随着A股IPO节奏的持续性调整,IPO生态正在悄然生变:寻找境外上市之路,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
2024年12月以来,安徽省连续新增3家港交所上市公司。老乡鸡、金岩高岭土等一批省内优质企业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表。目前,全省已有境外上市公司27家(含3家A+H股)。
“赶考”港交所
春寒料峭,但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们已经感受到了企业赴港上市的暖意。
“今天上午,我刚刚协助安徽一家大型造车企业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下午就出现在了安徽省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专项培训会现场。”2月28日,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郭宇泽笑着说。
他口中的大型造车企业正是奇瑞汽车。
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中金、华泰及广发为联席保荐人。
此次启动港股IPO,奇瑞汽车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研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以来,境内企业赴境外融资的热度继续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已有41家内地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数量较去年同期激增三倍。其中,“A+H”上市模式持续升温,12家企业选择两地同步上市。
放眼安徽省,越来越多的皖企也将目光投向了港交所:2024年8月,安徽芜湖城建集团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2025年1月3日,连锁快餐企业老乡鸡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同日,港交所官网披露了安徽金岩高岭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公司上市材料被正式受理……
“从目前来看,在香港上市的热情已经被大幅调动起来。”在安徽省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专项培训会上,香港联交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袁怡萱介绍,概括来说,赴港上市的核心优势就是,让企业以可控时间获得一个境外上市的融资平台,上市之后能够拥有更高的再融资效率,更好地对接国际资本市场。
港股市场凭借语言、规则、区位、金融互通等优势,成为了不少安徽企业的不二选择。
去年12月30日,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港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更高的国际曝光度。从融资角度看,企业赴港IPO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国际资本,而国际资本对投资标的多样性要求仍高于内地,因此企业可能会获得更符合自身要求资本的青睐,解决融资方式、融资途径单一的问题。”讯飞医疗董秘刘伟分享,企业赴港IPO面对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这将有利于企业的出海。
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共有境外上市公司27家(含3家A+H股),其中港交所23家;去年12月以来,安徽省连续新增3家港交所上市公司。
借“市”出海
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专项培训会上,安徽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融资部总监李磊听得格外认真,“公司有计划在境外上市”。
成立于2020年的深向科技,是由百度及狮桥集团共同孵化的专注于智能新能源重卡、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商业化的科技公司。“2024年,我们向客户交付了超过3000台智能新能源重卡,今年预计将超过8000台。”李磊告诉记者,“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思考如何积极地利用好资本市场,踏实地迈出上市融资这一步。这次专项培训,让我们深入学习了关于境外资本市场的上市融资审核政策、基本条件和实操细节,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皖企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向国际市场,境外上市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路径,安徽富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公司长期专注于高端贴片电阻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安徽富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贺海俊说,“我们计划借助境外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迭代,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加强与国际客户的合作布局,拓展全球业务版图。眼下,正在积极筹备境外融资相关事宜,全力争取早日实现上市。”
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境外上市不仅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更能助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助推企业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去年美股不论是IPO融资额还是融资数量都超过了前两年,项目本身的行业分布和规模大小也更加均衡,从一两亿美元的中小项目到超过10亿美元的大项目都有涉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区主管葛辰皓表示,纽交所非常注重中国企业,逐步建立了优质中概股的“朋友圈”,“也希望在未来持续利用好自身的品牌优势、服务和全球生态圈的协同效应,助力更多优质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出海”。
优化服务助远航
境外上市热潮涌动,离不开政策护航。
“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完善境内外上市联动机制”“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惠港5条’落实落地”……近期,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融资,更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落脚安徽,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培训力度的持续加强等,让皖企境外上市的愿望有了更多的落地可能。
为推动企业从“门外汉”向“内行人”转变,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摸排有境外融资需求企业,依托万企培训专项行动,加强境外资本市场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对接境外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深入实施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已累计培训企业超11万家次,企业家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安徽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动问题协调办理从“劳心神”向“上门办”转变,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省委金融办将境外拟上市企业纳入企业上市周调度中,督促地市建立包保工作机制,顶格做好拟上市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权证办理、合规证明出具、中介机构高质量服务保荐等服务保障。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培训、优化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境外上市、跨境并购、发行债券等,利用境外资本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
在葛辰皓看来,安徽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发展亮眼颇多。
“安徽这几年上市公司数量一直在攀升,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加快境外上市的步伐。”葛辰皓建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更要将船造好,也就是自身发展硬起来,这样才能更有底气去海外资本市场远航。”(记者 何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