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2月24日电 2月22日,为期40天的2025年安徽春运完美收官。
春运,是一部微缩版的出行史,见证了“流动的中国”。一个个跳动的客流数据,一项项科技的运用,一张张笑脸背后细致入微的服务……数据春运、科技春运、人文春运,这一路是安徽的发展路,是时代的变迁路,也点滴记录着平凡人们的忙碌和喜悦。
合肥客运段列车员在车门口核验车票信息。通讯员 吴臻皓 摄
“皖美高速大脑”汇集了全省5300多公里高速路况信息、监控视频、情报板、通行流量等数据。通讯员 吴臻皓 摄
跃动数据 见证活力安徽
这个春运,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流量约为1.3亿辆次,日均328万辆次,为平日流量的1.7倍,较2024年同期增长12%。
高速路网流量超300万以上天数达21天,呈现出高位运行时间长,呈现节前分散、节后集中和往返潮汐特征明显等特点。
在合肥机场,40天累计保障航班起降超1.1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52.5万人次。截至2月20日,东航在皖运营国产C909飞机共计执飞591架次航班,运送45793人。
与往年春运出港客流明显多于进港客流的情况有所不同,2025年合肥机场春运期间的进出港客流两旺。
“空轨专线”(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南岗站至合肥机场)深受旅客青睐,每周超5000人免费乘坐专线巴士前往机场。合肥机场城市航站楼目前已开通淮南、蚌埠等省内班线22条,河南固始、商城省际班线2条。春运期间,合肥机场城市航站楼累计输送到港旅客超2.6万人次,执行客运班次超2700班,为打通春运便捷出行微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
铁路方面,长三角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近9900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多发送旅客近700万人次,增长近8%,创春运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尤其是2月14日至23日,长三角铁路迎来超170万人次学生集中返校客流,创下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开通的池黄、宣绩、杭温、沪苏湖等4条高铁新线春运表现抢眼,40天累计运送旅客超800万人次。
科技赋能 守护安全出行
无论是高速还是民航,或者是铁路,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只为旅途走得更快、更舒适、更安全。
在省交控集团皖通公司,依托“皖美高速大脑”数字平台,全省高速路网采取“线上实时监测,线下及时调度”工作模式,加强对气象、路况、车流等运行态势的综合研判,通过提前干预和主动管控等措施,增强了路网流量调节能力。
省交控集团皖通公司运营服务部部长吴峻介绍,省交控集团自主研发的“应急车道动态引导系统”在G40沪陕高速高店枢纽、全椒西枢纽,G4212合安高速中派河大桥以及S12滁新高速长丰枢纽4处易拥堵路段首次投入使用。系统依据公安交警部门指令远程动态开闭应急车道,引导车辆驶入或驶离应急车道,使得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0%以上。
在合肥机场,正月初四的一场大雾给机场造成不小的麻烦。合肥机场迅速响应,先后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黄色和橙色预警,第一时间统筹指挥协调各项工作,根据气象变化趋势灵活调整应对策略,科学制定航班运行方案,并提前谋划天气好转后备降外站航班的返场方案,全力确保航班运行安全有序。同时,合肥机场及时准确发布机场动态信息,高效办理退改签和行李托运手续。
在合肥南站,为实时掌握客流、交通、设施利用等信息流,合肥南站综管办借助“智慧南站”系统加强调度,运用站区几百个智能摄像头实时掌握客流、交通、设施利用等信息流,实时获取到站人数,提前推文报送调集站场周边出租车和网约车,安排人员引导,实现旅客均衡流动出站和交通顺畅接驳。
暖心服务 铺就温馨旅途
为了应对春运,安徽交控集团皖通公司近万名员工坚守岗位。面对偶发的降温、雨雪天气,严阵以待,迅速响应,迅速调配应急人员、除雪设备和防滑物资,连夜开展融雪防滑工作,奋力护航春运回家路。
皖通公司池州中心、阜阳处分别在淮河特大桥、桃墅岭隧道易结冰路段首次启用除雪融冰喷淋系统,防止桥面夜间上冻结冰。皖通公司合肥处等单位成立多支应急队伍,与高速交警、路政等部门协同驻防路面重点部位,及时做好车辆疏导、交通管控、救援和事故处置等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雨雪天气给道路通行带来的影响。
春运期间,合肥机场针对“急客”“首乘”旅客,增加巡视引导,开放专属柜台,针对“一老一小”等特殊旅客需求,机场方面重点做好旅客服务流程关键节点的服务问询、引导、值机、保障工作。
合肥南站在进站口(实名制验证处、安检处)设置爱心/急客通道,统一张贴服务标志,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距离开车时间不足15分钟的急客提供优先验证、优先安检服务。
此外,合肥南站还通过线上线下预约,发挥数据共享优势,提前与站区各单位共享旅客帮扶信息,采取志愿服务接力,由“进站口”延伸至“送上车”,由“出站口”延伸至“出租车”、地铁、公交候车区,实现“一站式”接送站服务。(记者 余佼佼 通讯员 范文泽 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