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1月15日电 每平方米每秒钟可极速喷射出亿亿亿个粒子!1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聚变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它不仅可助力“人造太阳”稳定运行,还可以为国内外材料科学、等离子体物理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流研究平台。
该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该装置取名为“赤霄”,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名称是源自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而该装置也像一把趁手的“利刃”,让国内的相关科学研究“如虎添翼”。
据了解,偏滤器是聚变堆主机内部服役环境最严苛的部件,其材料在等离子体轰击下的性能演化关系着聚变堆的安全运行。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能够稳定且持续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显著提升偏滤器材料测试效率。依托该装置,科研人员能够模拟聚变堆偏滤器的严苛环境和极端条件,深入研究材料在高热流和强粒子流协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为未来聚变堆材料的选择和部件优化提供关键可靠的数据支持。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海山介绍,该装置是一个可以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而在“人造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内部有大量的等离子体不断撞击内壁。“如果内壁材料不合格,就不能维持‘人造太阳’的正常运行,因此这个装置是可以制造‘人造太阳’的强大内壁,造出承受巨量等离子体粒子流的超级材料。”经过5年多的技术攻关,周海山与团队一起研制了这款“赤霄”。
该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最大粒子流大于10的24次方每平方米每秒,单次放电时间超过1000 秒,最高中心磁场高于3特斯拉,是目前国际上综合参数水平最高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
当天,评审专家组对“赤霄”装置进行评审,现场认定“赤霄”装置的参数达到设计指标,使我国成为继荷兰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该装置的建成,既为聚变堆壁材料及部件的研发与测试,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实验条件,也为国内外材料科学、等离子体物理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流研究平台。(记者 张梦怡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