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蓝衣)和彭卫国(白衣)正在调试机器人。
中宏网安徽5月10日电 5月4日晚,“闪光的青春——2024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一支来自合肥的机器人乐队携手孙千、上上、触耳先生乐团,现场演绎了一曲《化学元素周期表》,给观众带来一场令人难忘的合作表演。这也是合肥造机器人乐队首度亮相央视舞台。
机器人惟妙惟肖地演奏音乐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乐队?5月9日,记者专访了该乐队的领队、合肥磐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项目研发主管吴超。
机器人乐队融合了科技、艺术、文化等元素,比如名字。“它们的名字都有来历,是我们的工程师根据其性格特点起的。”吴超介绍,如鼓手“寂静”,最初就是作为打鼓机器人被设计出来的,勤奋和单跳、双跳、复合跳一起被写入了寂静的主机程序中的。专注、心无旁骛,艺术是它的最高需求。
而高大、忧郁、沉稳、看似冷酷实则细腻柔软则是贝斯手“渡者”的标签。
吴超介绍,这组机器人搭载着超级大脑,可以媲美专业乐队进行真实演奏,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音乐进行完美融合的典范。
半天可“学会”演奏一首曲目
这些机器人乐手到底是如何进行演奏的?
“简单说就是将MIDI乐谱导入到咱们机器人的程序中,通过音乐解析算法将MIDI乐谱解析成机器人动作指令。”吴超解读道。
你知道机器人乐手多久才能学会一首曲子吗?吴超介绍,软件工程师在拿到一曲谱子后,通过半个小时可以让机器人自己演奏出来,半天时间让机器人顺畅编排动作,在演奏构成中表达更多的肢体动作。
目前,机器人乐队研发团队近10人。其中,研发主管吴超1990年出生于马鞍山市,是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软件工程师彭卫国,主要负责机器人控制软件框架的搭建。吴超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清一水”的“90后”,自己年龄最大,也才34岁。
吴超认为,让机器人展现出人类演奏乐器的韵味,是目前该机器人团队最大的问题所在。
“我们也想通过机器人乐队项目,将更多新的技术展示给更多的青少年,通过智能化展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索。”吴超透露,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朝着机器人研发更深领域进军,未来或将打造机器人专场演唱会。(记者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