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合肥市蜀山区重要民生工程北亚安置房项目的望潜华庭小区回迁安置房进行了第一次分房。一大早,南七街道洪岗社区望潜华庭小区的西大门口便挤满了前来分房的居民,大家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讨论着即将选到的新房。很显然,熙熙攘攘的人群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对于即将选到心仪住房的喜悦,谈吐间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新房的渴望和未来生活的憧憬。
“今天来这里排队分房,心情真的很激动。”李延楼,合肥肉联厂的老职工,对于他和爱人来说,这一天就是回家的日子。
2月17日至18日,原肉联厂生活区的607户老住户齐聚北亚安置房项目分房现场,这里已经从一个老厂房、老生活区摇身一变,成为宜居舒适的现代化小区。改建后,该小区居住人口规模为732户、约2342人。其中,住宅71488平方米,社区配套835平方米,配电房400平方米,小区内配置了9个班级的幼儿园,小区绿地率40%,共有机动车停车位750辆,其中地上停车位75辆,地下停车位675辆,提升了望潜商圈的档次和品质,洪岗社区党委书记方华春介绍。
老旧小区换新颜 607户居民乔迁新居
17日早晨7点,望潜华庭分房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是为这即将入住新居的喜悦。
“望潜华庭”,“望”是望江西路“潜”是潜山路,“华庭”则是美丽的新居之意。对于新家的名字,居民代表李延楼欢喜得很。
据介绍,望潜华庭小区位于望潜交口西南,原为合肥肉联厂、北亚食品公司,隶属于合肥市国资委下的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62亩,居民住宅楼17幢,私有产权房屋628套,建面约35300平方米,国有公共性质房屋和小区配套(包括小平房56间、集体宿舍、物管用房及幼儿园等)房屋,面积约8000平方米,房屋多为70年代末80年代建设的,为老式砖混结构,房屋面积较小、楼房陈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线老化、道路破损、地下排水等设施损坏严重。2014年初,轨道三号线工程建设开始启动,根据规划将征迁小区6幢楼190户。为此,合肥市蜀山区房屋征收管理中心和街道办事处及洪岗社区成立了项目改造协调小组,做好征迁前准备工作,结合北亚小区居民的整体改造意愿,将北亚小区进行整体旧城改造。
“今天运气比较好,自己看上的房号没有被选走,一下就选到了自己想要的户型,楼层也是我喜欢的。”居民曹阿姨手里拿着刚选到的房号,心情非常激动。
像曹铭秀家一样圆梦的,有700多户家庭。经过三年多建设,北亚小区彻底脱胎换骨、改头换面。杆线下地、道路平整、绿化配套、活动场所新建、停车位配比达到了一比一……
支持合肥大建设 启动整体旧城改造
北亚安置房项目是蜀山区重要民生工程,该小区主要为轨道3号线及附近居民原址回迁。该项目遵循按照“群众自愿、绿色回迁”的原则和相关拆迁文件规定和程序,我们首先在以每楼栋为单位召开居民会议,推选居民代表,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旧城改造工作中。经居民民主推选,选出42名居民代表,并在代表中推选出自治组织领导小组10人。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街道、社区组织人员和居民代表上门入户进行征求意见,同意率达97.9%。
与人们印象中拆迁户与建设单位往往存在“矛盾”不同,在北亚安置房的项目现场,合肥市蜀山区房屋征收管理中心和街道办事处及洪岗社区与居民代表共商共举,精心管理与良好沟通在和谐中形成闭环。
据了解,为了给拆迁户一个放心的家,南七街道洪岗社区以党建筑牢前沿阵地,以匠心打造品质工程,将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派到安置房建设一线,做到“群众有呼声,我们有回应”。社区抽调业务骨干,从第一天打桩到项目分房,奋力推进项目建设,精心检查施工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与关键环节,全方位保障施工质量与生产安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的重点、难点,为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此次北亚小区安置分房套型为五种,安置房源共涉及9栋732套,其中,2月17日分配118㎡和96㎡套型,2月18日分配110㎡和85㎡套型,70㎡套型(本次暂缓分配),两天实际分房607套(北亚小区相应套型房源全部纳入本次分配)。
为确保此次分房工作顺利进行,南七街道成立了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相关分管领导多次来到分房现场一线调度。街道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前期多次召集社区负责人、居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详细部署分房工作,耐心细致解读相关分房政策,并提前张贴公示了还房安置公告、安置细则、安置分房一封信等,为分房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居民代表曹阿姨表示,街道、社区领导下沉一线、服务一线,想在先、做在先,为工程建设多设一道防,多把一道关,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泉 刘亚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