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4月1日电 3月31日,安徽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本报告深入而细致地描绘了2023~2024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样貌,特别关注了文化旅游和科研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
文旅融合迎来“黄金时代”
蓝皮书指出,安徽文旅迎来高质量发展“黄金时代”。2023年安徽接待国内游客8.48亿人次,乡村民宿蓬勃发展至8000余家。2023年7月,举办安徽文旅推介暨项目投融资洽谈会。同年12月22日,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2023年安徽文旅推介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标志着安徽向全球引客的步伐持续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蓝皮书还指出,安徽应以“协同共享”为原则,优化文旅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合肥国际旅游都市区等建设,将合肥打造为全省文旅总枢纽,对标国际一线旅游城市。围绕大黄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打造一批国际高端景区、度假区、休闲小镇、休闲街区,创建一批精品民宿客栈,成为享誉全球的综合型文旅目的地。充分挖掘皖江等地的区域优势文旅资源,形成对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深度融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建设,推动安徽省与沪苏浙重点文旅城市和客源城市的政策协同、资源打通、市场做大,大力发展县域文旅推动乡村振兴,活化利用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焦“精神疗愈”型体验性产品的开发,释放都市游客的情绪压力。
交出“科研城市”高分答卷
蓝皮书指出,2023年,合肥市全年生产总值12673.7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万元。合肥引进15个世界500强项目,新增205家外资企业,创历史新高。其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4万辆,增长1.4倍,首次进入全国前5名,稳居国内第一方阵。
2023年,合肥新增3家全球“灯塔工厂”,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入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超3000项,转化设立科技企业400余家,“科研城市”的科技“合”力不断刷新,交出高分答卷。
目前,安徽省与沪苏浙联系通道不断打通和加密,商合杭高速铁路顺利建成,合宁高速扩容改造。同时,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体系,提出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和G60科创走廊5个产业联盟,“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跨界一体化合肥物质科学示范区、皖北城市与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有序推进,上海和江苏已经成为安徽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地和对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
三方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蓝皮书指出,安徽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着力在工业稳增长上求突破。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并举并行,大力构建“4+10”万千亿产业体系。重中之重是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同时,加快数实融合,合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高地建设,加快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此外,安徽省将继续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政务、要素、市场、法治、社会“五大环境”,要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尤其是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清单+闭环”落实机制。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作,建立政策一致性评估机制,增强政策协同效应。高标准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打造高端法律服务资源集聚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一流法律服务高地。(记者 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