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3月24日电 3月22日上午,2025徽商大会在合肥开幕。开幕式现场,黄梅戏《天仙配》的婉转旋律缓缓流淌,黄山的松涛与长江的浪花在光影中交织,来自全球的徽商代表们,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妙时刻。
这场以乡音为密钥的商业盛会,正用独特的“乡音变奏曲”,演绎着新徽商精神内涵。
乡音共鸣
当天9:55,距离2025徽商大会开幕还有五分钟。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伴奏一响,瞬间拉近了徽商们与家乡的距离。不少徽商在熟悉的乡音中,低声交流着。
“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位来自上海的徽商感慨。
“黄梅戏和徽商,都是安徽的骄傲。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听到黄梅戏,让我们这些在外的徽商更有凝聚力。”一位来自浙江的徽商表示。
此次徽商大会选择黄梅戏作为背景音,既体现了家乡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家乡文化的深情致敬,让徽商们在进行商业交流的同时,不忘文化之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文化自信。
徽商新声
乡音不仅是情感纽带,更是商业密码。
在徽商历史上,“行商”与“坐贾”的方言术语系统,曾是商业机密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徽商精神如何描述?
科大讯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用带着皖南口音的普通话,给出的答案是“徽骆驼”加上“黄山松”。“‘徽骆驼’象征着不畏艰险的长途跋涉,即便历经风暴依然坚定前行,这正是我们坚守的长期主义精神。‘黄山松’代表着扎根峭壁、栉风沐雨,却始终向上生长的品格,寓意新时代徽商既要脚踏实地,更要胸怀天下。”
“安徽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创业的企业都应该来看一看。”蔚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斌的发言引发共鸣。李斌回忆起2020年那个难忘的春天,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雪中送炭”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我们登上了汽车出口冠军台,就不再下去了。”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希望,“奇瑞能够努力为徽商‘长脸’,为安徽制造、为中国汽车加分。”
谈及“徽商回归”时,尹同跃的语气恳切,“富贵要归乡,锦衣要昼行,成功要返投。”
“安徽政府的办事效率非常高,非常有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很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提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徽走到了全国前列。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以‘新’促新!”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必须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通过新产品、新业态创造新供给,进而激活市场的潜在需求。”
这位徽商领军人物,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的战略价值。“作为徽商企业,应当紧紧抓牢本轮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机遇,加速迈向全国产业链的中高端,引领‘中国智造’发展。”
作为徽商总会会长,杨元庆还提到总会成立一年多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果。2024年,徽商总会共组织86批次、5000多人次省外及海外徽商回皖考察,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目前,徽商总会正在建设全球徽商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可展示、可查询、可进行资源匹配的全球徽商信息服务网络,链接全球徽商,服务强链补链。
双向奔赴
“376.3亿元!”现场,主持人宣布24个具有代表性的徽商回归项目签约金额。这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项目,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江淮大地。
更引人注目的是,徽商产业基金正式启动。徽商产业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该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包括联想、迈瑞、奇瑞、科大讯飞、蔚来、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知名徽商企业,将重点赋能徽商科创企业和科创项目。
这恰似尹同跃那句“富贵要归乡”的注脚,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坐标系中,乡愁正嬗变为价值创造的“引力波”。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徽商,正以全球视野续写传奇。现在的徽商,带着创新基因返乡。
“十四五”以来,全省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2552个,累计到位资金4373.3亿元,年均增长12.1%。其中,徽商回归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到位资金3323.7亿元,占徽商回归项目资金的76%。
“我们这代人,既要传承‘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更要具备‘量子态’的创新思维。”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安徽商会执行会长、人和集团董事长朱圣杰的这番话,道出了新时代徽商的共同心声。
无论走多远,乡音永远是回望来时路的坐标。新时代的徽商,既要讲好“无徽不成镇”的历史故事,更要谱写“有徽创未来”的新篇章。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安徽正以乡音为纽带,与全球徽商共谱“双向奔赴”的时代华章。(记者 王书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