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2月26日电 2024年,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并列全国第3位,总量突破5万亿元、达到5.06万亿元。过去一年经济逐季攀升、持续向好,新的一年,如何接续向上势头?
2月25日,安徽举行“贯彻落实新春第一会精神 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在2025年做到“五个加力突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内需潜力、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全力推动经济质效跃升。
打造前沿科技转化首发应用区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头戏。在原始创新方面,2025年,安徽将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计划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转化科技成果110项以上。推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汇聚更多“压箱底”技术,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营造全链条创新生态。
科技成果诞生后,如何兑现实际价值?2025年,安徽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和专业化工作推进机制,争创国家级先导区,将合肥滨湖科学城打造成前沿科技转化首发应用区,力争全省未来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
在产业布局上,安徽将加快建设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争创后续批次国家集群,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2025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75万亿元,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迈上万亿元台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万P,新引育重点数商100家以上。
打造100个皖美消费新场景
过去一年,安徽把持续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万亿元、增长4.7%,增速居全国第10位、长三角第1位。重点项目实施质效也显著提升。
新的一年,如何持续提振消费,有效扩大投资?发布会上提出,安徽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稳步扩大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打造皖美消费新场景100个。
今年,安徽将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攻坚年”行动,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用好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政策。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200个以上。积极构建“双招双引”新模式,力争新签约落地一批“金娃娃”项目。
推动4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在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上,今年安徽将加力突破。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将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全方位加强与沪苏浙及中西部、长江流域等各层级各领域合作,打造更多具有显示度的成果。
城乡融合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安徽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动4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新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0个以上。同时加快建设江淮粮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行动
向内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革新,才能催生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安徽将实施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行动,争创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深化信用应用创新改革等。
在对外开放中,今年安徽将实施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建设行动,提升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能级,建成合肥国际陆港二期等重点项目。
同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化与国际性组织、专业机构、跨国公司以及双边基金的对接合作,推动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并实施优势产业“抱团出海”行动,建设一批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计划优化实施30项民生实事
努力把群众每一件“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是城市的担当,也是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关键。
2024年,安徽统筹投入各类资金567亿元,实施了一批民生实事,各项年度任务高质量完成。今年,安徽计划优化实施30项民生实事,新增一些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事项,归并部分同类事项,并将一些常态化工作事项调出。
如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放心家政、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便民停车、优化无障碍环境、“食安名坊”培育、食品和药械妆“你点我检”等民生实事。(记者 刘小容 实习生 葛婧萌)